SITE INDEX 网站索引
10月(yue)30日(ri),生态(tai)环境部网站正式(shi)发(fa)布关于(yu)印发(fa)《长三角地区2020-2021年(nian)秋冬季大气污(wu)染(ran)(ran)综(zong)合(he)治理(li)攻坚行动方案》的通(tong)知,将2020-2021年(nian)秋冬季目标(biao)(biao)设(she)置为两个阶段(duan),根据2019年(nian)一季度和四季度污(wu)染(ran)(ran)水平,分(fen)类确定各城市(shi)的PM2.5浓度控(kong)制目标(biao)(biao),按照污(wu)染(ran)(ran)程度分(fen)为6档(dang)(dang),PM2.5浓度每档(dang)(dang)相差1个百分(fen)点。
10月30日,生态环境部网站正式发布关于印发《长三角地区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将2020-2021年秋冬季目标设置为两个阶段,根据2019年一季度和四季度污染水平,分类确定各城市的PM2.5浓度控制目标,按照污染程度分为6档,PM2.5浓度每档相差1个百分点,对十三五目标完成进度滞后的城市进一步提高要求。2020年10-12月,长三角地区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45微克/立方米以内;2021年1-3月,控制在58微克/立方米以内。具体详情如下:
长三(san)角地区2020-2021年(nian)秋(qiu)冬季大气污(wu)染综合(he)治(zhi)理攻坚行动方(fang)案(an)(节选)
2018年以来,长三角地区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空气质量改善明显,2019-2020年秋冬季,长三角地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较2017-2018年秋冬季下降22%,重污染天数下降79%。尽管秋冬季攻坚取得积极成效,但长三角地区秋冬季PM2.5平均浓度仍比其他季节高50%-70%,重污染天气占全年95%以上,苏北、皖北主要城市PM2.5浓度仍处于高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企业加快复工复产,许多受疫情影响抑制的产能和产量短时间内集中快速增长,秋冬季污染物排放量可能出现反弹,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增大,部分地区完成十三五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存在风险。2020-2021年秋冬季是长三角地区第3个攻坚季,攻坚的成效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十三五规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各地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确保如期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既定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
…
二、全面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重点任务
(四)严防散乱污企业反弹。各城市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将完成整改的企业及时移出散乱污清单,对新发现的散乱污企业建档立册,及时纳入管理台账。进一步夯实网格化管理,落实乡镇街道属地管理责任,定期开展排查整治工作,发现一起、整治一起。坚决防止已关停取缔的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异地转移,坚决遏制反弹现象。创新监管方式,充分运用电网公司专用变压器电量数据以及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扎实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及监管工作。
(七) 持续推进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攻坚。落实《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持续推进VOCs治理攻坚各项任务措施。完成重点治理工程建设,做到夏病冬治。2020年12月底前,各地对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监督帮扶工作中发现的存在突出问题的企业,指导企业制定整改方案;培育树立一批VOCs源头治理的标杆企业,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带动效应;组织完成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企业废气排放系统旁路摸底排查,石化、化工行业火炬排放情况排查,原油、成品油、有机化学品等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排查,港口码头油气回收设施建设、使用情况排查,建立管理清单。2021年3月底前,督促企业取消非必要的旁路,因安全生产等原因必须保留的,通过铅封、安装自动监控设施、流量计等方式加强监管;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督促石化、化工企业通过安装火炬系统温度监控、视频监控及热值检测仪、废气流量计、助燃气体流量计等加强火炬系统排放监管。进一步加大石化、化工、制药、农药、汽车制造、船舶制造与维修、家具制造、包装印刷等行业废气综合治理力度,推动重点行业一行一策,加大清洁生产改造力度。
(九)加快推进柴油货车治理。各城市要强化多部门联合执法和监管,严厉查处机动车超标排放,按照生态环境部等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建立实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通知》要求,督促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落地见效,实现排放超标车辆尾气检验与维修治理闭环管理。各地不得以环保名义违规设立限高限宽设施,不得在空气质量监测点附近有针对性地设置绕行路线,人为干预监测结果。持续做好长三角地区机动车环保信息服务平台的运行与维护,共享国三柴油货车和超标排放车辆信息并定期更新,将其列入重点监管范围。各城市要落实在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等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的任务要求。积极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严格落实便民利民工作要求,严禁乱收费。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执法检查,将超标排放问题突出的单位依法纳入失信名单。持续集中打击和清理取缔黑加油站点、流动加油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不合格油品和车用尿素等违法行为。
(十四)强化秸秆禁烧管理。坚持疏堵结合,因地制宜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强化地方各级政府秸秆禁烧主体责任,建立全覆盖网格化监管体系,加强定点、定时、定人、定责管控,综合运用无人机和卫星遥感、高清视频监控等手段,加强对各地露天焚烧监管。自2020年9月起,开展秋收阶段秸秆禁烧专项巡查。要重点紧盯极易焚烧秸秆的收工时、上半夜、下雨前和栽种前4个时段,加强田间地头巡逻检查。严格落实地方焚烧监管目标责任考核和奖惩制度。
三、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十五)推进区域协作机制。研究构建区域生态环境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逐步实现常态化数据共享和智能化应用管理。统一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先行衔接跨界地区空气质量监控站点体系建设。打造一体互联的交通信息平台,支撑区域一体化智慧物流服务,推进多式联运信息交换共享。完善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机制和应对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机制,联合做好重大活动环境质量的协同保障工作。推进区域实行统一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清洁生产标准、绿色产品标准和环境执法规范。完善长三角地区联合执法互督互学长效机制,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规定一体化工作。
(十八)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深化落实《长三角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联动方案》,定期开展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联合会商。充分依托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联合预测预报机制,当预测区域可能出现大范围重污染天气时,及时向各省(市)通报预警提示信息;各省(市)及时组织相关城市开展区域应急联动,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采取各项应急减排措施。不断完善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快速有效的运行模式,保障启动区域应急联动时各相关城市及时响应、有效应对。加强苏北、皖北城市的应急联动和联合执法,降低重污染天气发生频率。
秋冬季是重污染天气高发时期,各地可根据历史同期空气质量状况,结合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工作,提前研判未来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当预计未来较长时间段内,有可能连续多次出现重污染天气过程,将频繁启动橙色及以上预警时,各地可提前指导行政区域内生产工序不可中断或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停产的行业,预先调整生产计划,确保在预警期间能够有效落实应急减排措施。
四、保障措施
长三角地(di)区大气(qi)污染防治协(xie)作小组办公(gong)室定期(qi)调(diao)度(du)各地(di)重点(dian)任务(wu)进展情况。秋冬季(ji)期(qi)间,生态(tai)环(huan)境部(bu)每(mei)月通(tong)报各地(di)空(kong)气(qi)质(zhi)量(liang)改(gai)(gai)善情况,对(dui)每(mei)季(ji)度(du)空(kong)气(qi)质(zhi)量(liang)改(gai)(gai)善幅度(du)达不(bu)到目标(biao)任务(wu)或重点(dian)任务(wu)进展缓(huan)慢或空(kong)气(qi)质(zhi)量(liang)指数(shu)(AQI)持续爆(bao)表的(de)(de)城市(shi),下(xia)发预(yu)警通(tong)知函;对(dui)未能完(wan)成(cheng)终(zhong)期(qi)空(kong)气(qi)质(zhi)量(liang)改(gai)(gai)善目标(biao)任务(wu)或重点(dian)任务(wu)进展缓(huan)慢的(de)(de)城市(shi),公(gong)开约谈(tan)政府主(zhu)要负责(ze)(ze)人。发现篡改(gai)(gai)、伪造监测数(shu)据的(de)(de),考核结果直接认(ren)定为不(bu)合格(ge),并依(yi)法依(yi)纪追究(jiu)责(ze)(ze)任。
来源:生态环境部
Copyright © 2020 安徽宝(bao)龙(long)环保科技有(you)限公司
全国(guo)服务热(re)线:400-800-5108
地址:合肥(fei)市蜀(shu)山区蜀(shu)山新产业园区仰桥路18号